第五次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 市長致詞・總論(文本刊載)
第五次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的冊子卷頭中有市長致詞及總論部分,將以文本形式刊載。
包含基本計畫的冊子資料,請參閱下一頁。
注意:為了支援語音朗讀功能等,部分表述已進行更改。
大家一起創造笑容與未來
稻城的城市,從明治22年(1889年)6個村合併成立稻城村以來,於平成31年迎來130周年,並在令和3年11月迎來從町升格為市的50周年這個重要的年份。
至今稻城市根據四次的長期綜合計畫,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環境,致力於土地重劃事業、多摩新城開發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整備,同時靈活應對新的市民需求,提升市民服務。儘管我國的總人口自平成20年以來持續減少,但預計稻城市的人口將會增加,這是這些努力的成果,並獲得了安心、安全、宜居的城市,以及主婦選擇的幸福生活城市等評價。
長期綜合計畫的基本理念相關的基本構想,根據地方自治法,必須經過市議會的議決來制定。雖然在平成23年的地方自治法修正後,這項義務已經取消,但透過制定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條例,明確定位長期綜合計畫的制定,並規定市民參與基本構想的議決和制定。
在制定第五次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的過程中,得到了非常多市民的參與。從市民公募設置的「2030年的稻城描繪市民會議」開始,在市內全10個地區舉行的地區別座談會、與13個團體的團體別座談會、隨機抽樣進行的市民意識調查,以及針對2030年的提案徵集,還有根據計畫制定的進度,對基本構想案和基本計畫案進行市民公開徵求意見。
「2030年的稻城市民會議」針對小學生和中學生實施了「大家的稻城2030年問卷」,並根據超過4,000名兒童和學生的意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作為這個城市應該追求的方向,總結為「市民的力量活躍的城市」、「社區充滿活力的城市」、「適度鄉村適度城市的城市」這三個主要支柱,其根本在於人,並擁有「公民自豪感」,我們收到了這樣的精彩建議。
根據條例規定設置的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審議會中,市民公開徵求的委員和各領域的專業委員,根據「2030年的稻城市民會議」的建議,從多面向的視角審議基本構想案,並將結果提交報告。
如此,第五次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繼承了第一次長期綜合計畫所掲示的未來城市形象「綠意盎然、友愛滿溢的市民之城稻城」,並展望2030年代,加入了「大家一起創造的笑容與未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確定了五個城鎮營造的基本目標,特別提出了「市民的力量能夠活躍的城市」、「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中間點的2030年」這三個基本視角。
今後,將以「公民自豪感」的心情,關心自己所居住的這座城市,努力改善這座城市,推動市民的力量,使這座城市成為市民能夠世代交替定居的適度鄉村與適度都市的城市,推進可持續的城鎮營造,推動由市民的總力所創造的第五次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
最後,衷心感謝「2030年稻城願景市民會議」的參與者、參加地區別・團體別座談會的各位、包括回覆問卷的兒童・學生及市民、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審議會委員、稻城市議會以及許多參與本計畫制定的各位的理解與合作。
令和3年3月 稻城市市長 高橋 勝浩
總論
1 計畫內容
(1)計畫的根據及定位
本計畫是根據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條例(平成30年稻城市條例第14號)第3條第1項制定的。
此外,該條例第4條第1項規定「作為市的最高位計畫」。
(2)計畫的名稱
這個計畫的名稱是「第五次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
(3)計畫的構成及期間
長期綜合計畫是由「基本構想」、「基本計畫」和「實施計畫」三層結構組成。
- 基本構想
基本構想的期間為2030年代初頭的約10年。 - 基本計畫
基本計畫的期間為2021年度至2030年度的10年。 - 實施計畫
實施計畫分為前期和後期制定,前期實施計畫期間為2021年度起的5年,後期實施計畫期間為2026年度起的5年。
2 時代的潮流
我們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預計在令和22(2040)年左右,將因少子化而急速減少的人口和高齡化問題而受到影響。
在人口減少加劇、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為了持續以可持續的方式穩定提供居民服務,稻城市也必須根據時代潮流,適當應對出現的挑戰。此外,未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災害和未知危機的應對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必須適當預見稻城市通往未來的2030年將會是什麼樣的時代。
(1)人口減少與少子高齡化
日本的出生人數在平成28(2016)年已經低於100萬,預計到令和12(2030)年將減少至75萬。
到令和12(2030)年,與平成27(2015)年相比,20至30歲的年輕世代將減少約2成,生產年齡人口的減少將加速。另一方面,75歲以上的後期高齡者將增加4成,老齡化將急劇加速。
即使在被指出人口集中問題的東京都,預計到令和7(2025)年將轉為人口減少,而在稻城市,隨著土地重劃事業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整備,育兒世代的人口仍將持續增加,少子化和高齡化的進展也相對緩慢。基於對這一市的特徵性人口結構的認識,有必要關注因全國性的人口減少和少子高齡化所引起的生產年齡人口減少等,可能影響市政的社會情勢變化。
(2)基礎設施等的老化
全國性地,令和12(2030)年將有許多基礎設施超過50年,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的老化問題日益嚴重,預計維護管理將需要巨額成本。在高度經濟成長期,基於人口增長的假設,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被一同整備,但在面對人口減少的時代,這些設施的必要性降低,或無法發揮最初預期的效果等可能性也隨之出現。因此,在更新時,必須全國性地重新檢視,包括服務供應體系在內,符合人口減少時代的需求。
在稻城市,基礎設施及公共設施的老化所帶來的維護管理和更新的財政負擔已成為一個課題。關於人口,與全國性減少趨勢不同,稻城市在可預見的未來仍預計會增加,但在基礎設施的更新等方面,仍需提前進行考量。
(3)大規模災害等發生的可能性
首都直下地震(M7級)、南海海槽地震(M8到9級)的發生機率,在30年內約為70%,預計其損害規模將超過東日本大震災。
此外,隨著全球暖化引起的異常氣候,集中豪雨等的發生將增加,河川氾濫和土石災害的危險性也將增大。
在稻城市,最可能造成重大損害的地震災害是多摩直下地震(M7.3),預計市內將有超過1,000人死傷,超過16,000人避難,約2,800棟建築物受損。
關於水災,市北側流經的多摩川、中心部流經的三澤川、市區內網狀分布的大丸用水、源自丘陵地的大丸谷戶川、麻生川,稻城市雖然水資源豐富,環境良好,但在豪雨時水災的危險性也隨之提高。
對於這些預先假設的災害,我們必須做好適當的準備。此外,針對令和2年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所帶來的全球性威脅等,未來可能出現的未知危機,也需要建立應對的體制。
(4)實現Society5.0
第四次產業革命,也就是透過IoT、AI等技術的應用所引發的技術革新,國家所追求的Society5.0,是一個將這些技術融入產業和社會生活中,以實現經濟發展和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
能夠提供更高滿意度的服務,以滿足個別多樣化的需求,生活的便利性和質量也預期會有所提升。此外,這也將影響日本的國際競爭力,並對國內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Society5.0的實現,對於稻城市來說,也將成為市民生活的基礎,行政方面也需要在有效利用這些技術的前提下,推動符合時代的服務提升。
(5)共助社會的擴大
人口減少・少子高齡化的快速進行,正在全國範圍內產生各種挑戰,包括嚴峻的財政狀況、消費市場規模縮小導致的經濟活動停滯、嚴重的人力不足以及公共交通網絡的縮小等。預計面對各地區課題的多樣化與複雜化,僅靠行政部門將難以應對。
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副業・兼業的擴大及高齡者的社會參與,地區社區及多樣的市民活動正在擴展,成為支持地區的力量,並預計將形成一個互助、相互支持、解決問題的社會。
稻城市一直在推進市民與行政尊重各自立場、發揮特性進行協同的城鎮營造,但未來需要推進一個讓每個人都能以各種形式和方法在地區中擁有活躍機會和場所的城鎮營造。
3 新的長期綜合計畫的制定
稻城市自昭和50(1975)年制定「稻城市長期綜合計畫」以來,已制定四次長期綜合計畫,推進計畫性的城鎮營造,發展成為一個值得驕傲的宜居城市。在第五次計畫中,通過制定把握時代潮流的長期且綜合的計畫,明確市的未來願景,推進穩定且計畫性的城鎮營造。
面對地方自治體周圍環境的迅速變化,預計未來仍將面臨嚴峻的情況,為了持續發展,必須根據多樣化和高度化的市民需求,推進適合稻城市的城鎮營造。
在制定新的長期綜合計畫時,將從以下觀點進行整理。
(1)市民的參與
市的10年城鎮營造計畫中,必須反映市民的意見和提案。
因此,從兒童到高齡者,市內各地區及各種團體等,市民皆可參與計畫的制定,並努力提供更多的機會。
我們致力於制定反映市民心中2030年代稻城市形象的長期綜合計畫。
(2)有效的計劃
為了確實執行長期綜合計畫中所定的施策,需要有財源的支持。
因此,為了實現2030年代的稻城市的願景,在充分調整財政框架的基礎上,考慮應該執行的施策,並制定出有效的長期綜合計畫。
(3)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其相關性
為了明確表達我們的計畫旨在實現可持續的城鎮營造,在施策的大綱中,顯示了以2030年為目標的「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的17個目標中相關的圖示。
(4)作為空間計劃的方面
為了讓稻城市將成為什麼樣的城市,以及各項施策在市域內如何規劃,能夠更加明瞭,我們將這些內容顯示在地圖上,賦予長期綜合計畫空間規劃的面向。
(5)設定能夠看見成果的目標
在長期綜合計畫中,清楚地向市民展示各項施策的目標,並為了便於掌握施策的進展狀況和成果,設定指標並顯示其目標數值等。
為了讓網站變得更好,請告訴我們您對頁面的意見。
關於此頁面的聯絡我們
稻城市 企劃部 企劃政策課
〒206-8601 東京都稻城市東長沼2111番地
電話號碼:042-378-2111 傳真號碼:042-377-4781
稻城市 企劃部 企劃政策課的聯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