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19 年 9 月 12 日
去年4月內閣批准的第五個環境基本計畫中,鑑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和《巴黎協定》等國際趨勢,以及日益複雜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創建了提出了「區域循環共生圈」。
本地循環型共生圈旨在透過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資源並形成獨立和分散的社會,同時也相互補充並建立更廣泛的網絡,從而實現本地循環型社會。
區域循環共生圈中的「循環」是指所有物質在生產、分配、消費、處置等經濟社會活動的各個階段以及自然界中不斷循環。為了妥善確保這個循環,重要的是盡可能減少材料、能源等資源的投入,促進資源循環,在減輕環境負擔的同時促進地方經濟循環。
區域循環共生圈中的「共存」包括自然與人的共存、人與人的共存、城市與鄉村、山區、漁村等區域的互動。
基於此理念,以環境、經濟、社會綜合改善為目標,最終實現低碳、資源節約、生物多樣性保障。
在這裡我們想介紹一下我們最近的一些舉措。
打造區域循環共存區平台圓桌討論
由長野縣飯田市長主持的圓桌討論會與環境省官員交換了意見,我從去年8月開始參加。
全國市長協會“廢物處理措施特別委員會”
我擔任委員會主席,目前我們主要關注廢棄物處理措施和回收系統,並取得了一些成果。另一方面,近年來,全球暖化對策、永續發展目標、區域循環共生圈等成為問題,環境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多元。我以今年6月連任主席為契機,提議將這個委員會改組為“環境對策特別委員會”,並增加參與市長的人數,目前正在進行中。
區域循環共存社會合作協會、一般社團法人
該公司旨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制定具體舉措,旨在建立世界渴望的「無碳、循環、有凝聚力的社會」。成立大會於今年八月舉行。我成為了導演。
我在擔任市長的第三個任期內的承諾之一是創建一個區域循環共生圈。推動SDGs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未來我們會共同努力。
稻城市計畫部秘書公關課電話: 042-378-2111